debian12中在安装好ntpd服务后,配置文件路径是/etc/ntpsec/ntp.conf目录
配置文件解释:
简单的来说,该文件其实就两关键词restrict和server,前者是用来做限制的,后者是用来连接上层服务器(ntp一共16层,第16层无法同步)
restrict [ 客户端IP ] mask [ IP掩码 ] [参数]
“客户端IP” 和 “IP掩码” 如果使用default关键字,表示对所有的计算机进行控制,常见的参数如下:
ignore:拒绝连接到NTP服务器
nomodiy: 客户端不能更改服务端的时间参数,但是客户端可以通过服务端进行网络校时。
noquery: 不提供客户端的时间查询
notrap: 不提供trap远程登录功能,trap服务是一种远程时间日志服务。
notrust: 客户端除非通过认证,否则该客户端来源将被视为不信任子网 。
nopeer: 提供时间服务,但不作为对等体。
kod: 向不安全的访问者发送Kiss-Of-Death报文。
server [上层服务器的IP或域名] [参数]
其中host是上层NTP服务器的IP地址或域名,随后所跟的参数解释如下所示:
key: 表示所有发往服务器的报文包含有秘钥加密的认证信息,n是32位的整数,表示秘钥号。
prefer: 如果有多个server选项,具有该参数的服务器有限使用。
minpoll: 指定与查询该服务器的最小时间间隔为2的n次方秒,n默认为6,范围为4-14。
maxpoll: 指定与查询该服务器的最大时间间隔为2的n次方秒,n默认为10,范围为4-14。
iburst: 当初始同步请求时,采用突发方式接连发送8个报文,时间间隔为2秒。
可以通过ntpq -p来查看所有作为时钟源校正过本地NTP服务器时钟的上层NTP服务器
各个选项的解释:
remote: 远程NTP服务器的IP地址或域名,带 “*” 的表示本地NTP服务器与该服务器同步。
refid: 远程NTP服务器的上层服务器的IP地址或域名。
st: 远程NTP服务器所在的层数。
t: 本地NTP服务器与远程NTP服务器的通信方式,u: 单播; b: 广播; l: 本地。
when: 上一次校正时间与现在时间的差值。
poll: 本地NTP服务器查询远程NTP服务器的时间间隔。
reach: 是一种衡量前8次查询是否成功的位掩码值,377表示都成功,0表示不成功。
delay: 网络延时,单位是10的-6次方秒。
offset: 本地NTP服务器与远程NTP服务器的时间偏移。
jitter: 查询偏差的分布值,用于表示远程NTP服务器的网络延时是否稳定,单位为10的-6次方秒
还可以通过ntptrace查看本地NTP服务器的在第几层。
最后提一下ntpd和ntpdate(教程为ntpd):
ntpd在实际同步时间时是一点点的校准过来时间的,最终把时间慢慢的校正对。而ntpdate不会考虑其他程序是否会阵痛,直接调整时间。简单的说就是ntpd是校准时间,ntpdate是调整时间。 不建议大家使用ntpdate,原因摘抄其他前辈的笔记:
第一,这样做不安全。ntpdate的设置依赖于ntp服务器的安全性,攻击者可以利用一些软件设计上的缺陷,拿下ntp服务器并令与其同步的服务器执行某些消耗性的任务。由于ntpdate采用的方式是跳变,跟随它的服务器无法知道是否发生了异常(时间不一样的时候,唯一的办法是以服务器为准)。 第二,这样做不精确。一旦ntp服务器宕机,跟随它的服务器也就会无法同步时间。与此不同,ntpd不仅能够校准计算机的时间,而且能够校准计算机的时钟。 第三,这样做不够优雅。由于是跳变,而不是使时间变快或变慢,依赖时序的程序会出错(例如,如果ntpdate发现你的时间快了,则可能会经历两个相同的时刻,对某些应用而言,这是致命的)。